返回西安起名公司首页
紫禁城风水布局
来源:风水师宋晓涛 | 作者:起名公司hk1bc4fc | 发布时间: 2020-05-09 | 933 次浏览 | 分享到:

紫禁城风水布局

西安风水大师宋晓涛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与宇宙观,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地上的方位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宫;颜色分作青、黄、赤、白、黑五色;声音也分作宫、商、角、征、羽五音。

西安起名公司说同时将五种元素与五方、五色、五音联系起来组成有规律的关系。

例如天上五宫的中宫居于中央,而中宫又分为三垣,即上垣太极、中垣紫微、下垣天市。这中垣紫微自然又处于中宫之中央,成为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为天帝居所。如今地上的帝王自称为天之子,他的居住地也自然应称为紫微宫。汉朝皇帝在长安的未央宫亦称为紫微宫,明朝将帝王居住的宫城禁地称为紫禁城,当然也是事出有据。

紫禁城的规划布局

西安风水师宋晓涛说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数百座,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这数百座大小殿堂有秩序地规划布局,使之既能适合宫殿的使用功能,又能表现出帝王一统天下的威势。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有当时留下的有关文献与图样,所以现在只能依据现状,从宫殿传统礼制、风水学等多方面加以分析与探讨。

西安风水大师宋晓涛说任何建筑首先要满足的是它的物质使用功能,宫殿也不例外。紫禁城要满足皇帝及其家族在这里理政、学习、宗教、居住、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历代帝王宫殿的经验,自然采用前朝后宫、后苑的布局,即前为上大朝用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在东、西两侧的文华殿与武英殿。

前者为皇帝读书之所,后者为皇帝斋居地。后宫有皇帝、皇后居住的干清宫与坤宁宫,在它们的两侧有供皇妃、太后居住的东、西六宫,以及皇太子居住的东、西五所。后苑御花园在宫殿最北面。

西安起名公司说从礼制与阴阳五行学分析,天帝居所位于宇宙中央,象征黄土地之黄色也居于五方位之中央,自然界诸山之中,有高峰突出于中央,看上去特别稳定与宏伟,所以以中为贵成了人们的公认,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成为一种礼制。综观历代朝廷的宫殿都采取这样一种格局,即将重要的建筑布置在中轴在线以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紫禁城也是这样,无论前朝还是后宫、后苑,其主要殿堂均放在中央轴在线,从宫殿的南大门午门经太和门、三大殿、后宫直抵北门神武门,贯穿宫城南北,而且明朝在改建元大都城时,还将这条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外城的永定门,向北至鼓楼与钟楼,形成一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长达7,500 米的北京特有的中轴线。

西安风水师宋晓涛说在阴阳五行学中,将世界万物皆分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在紫禁城建筑布局中,前朝当为阳,后宫当为阴,因此前朝为单数三大殿,后宫为双数两大宫,即乾清宫与坤宁宫,中间的交泰殿是后来加建的。

西安风水大师宋晓涛说风水学也是影响布局的因素。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知道了人的生活与生产离不开山与水——早期人类生活吃的是野兽肉,披的是兽皮;生火用的是木柴,建房用的木料都来自山林。风水学将「背山面水」归结为人类最好的生存环境,是「风水宝地」。紫禁城前朝大门太和门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架着五座石桥。这条河并非原有的自然河道,而是建宫时有意挖出来的,引护城河中之水灌流其中。在挖掘宫城四周的护城河时,又将挖出之土堆积到宫城之北而成景山,于是形成人造的「背山面水」,使紫禁城处于风水宝地之中。

从建筑所造成的艺术效果考虑,紫禁城充分应用建筑群体中庭院的大小、个体建筑的高低等等来营造出一种气氛。走过午门,迎面是一个扁平的庭院。步入太和门,空间扩大至面积达25,000 平方米的巨大广场。太和殿坐落在北端,在这里看不见任何树木、花草。出前朝经干清门进入后宫,庭院变小了,台基也矮了,也能见到庭院中有些树木了。最后才来到御花园,园中的亭台楼阁、树木花草使情绪从威严中得到松懈。紫禁城建筑群的布置如同一首乐曲,有前奏,有高潮,也有尾声,从而达到表现封建帝王一统天下、无上权威的艺术效果。

西安风水师宋晓涛说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傅熹年先生对紫禁城院落面积与宫殿位置的模数关系进行了探讨。根据紫禁城的测图,他发现后宫三宫所组成的院落东西宽118米,南北长218米,二者之比为611;由前朝三大殿组成的院落东西宽234米,南北长437米,二者之比亦为611;而且后者之长宽几乎为前者的两倍,即前朝院落面积等于后宫院落的四倍。

西安起名公司说另外,后宫部分的东西六宫与东西五所,这东西两部分宫,所长为216米,宽为119 米,其尺寸与后宫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和东西六宫、五所的面积都可能是根据后宫院落大小而定。傅先生认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建立,对帝王而言是「化家为国」,因此在紫禁城以皇帝的家即后宫为模数来规划前朝三殿与其他建筑,这是可能的。

此外,如果在前朝和后宫院落的四角各画对角线,则对角线的交叉点正落在主殿太和殿与干清宫的位置上,所以这很可能是决定建筑群中主要殿堂位置的设计手段,中心之前为庭院,之后安量其他建筑。这种现象在北京智化寺、妙应寺等重要寺庙中同样存在。

以上就是有关紫禁城规划布局的种种分析与探讨,在缺失确切史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古代营造者的规划思想与设计方法。